红木家具,饱含着历史的积淀,有着传统文化精髓,更凝结着中国家具榫卯之智慧,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部分红木家具,只能称为“用红木材质做的家具”,在浮躁市场的炒作下,生生被剔除了内涵,而只剩下木材的躯壳。
在现在的很多红木厂里,红木家具制作的流程被拆分成一块一块,简单如一张普通的椅子,也分成靠背、椅腿、面板等等,每位工人负责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只做分到自己的那一个部件。“木匠”变成“木工”,成为流水线前随时可以被替掉的一环,而不知如何拼凑出一张完整的供人休憩的椅子。
传统木匠技艺中,水平高的工匠们不靠铁钉和粘合剂就把一件红木家具精品做出来,甚至精度比机器加工还要好。但现在传统意义的木匠已经渐渐被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木材加工设备取代。不仅制作出的红木家具缺少个性,也不禁让人担心若干年后,传统木匠的手艺会失传。
传统家具很讲究自然美,在结构方面不用钉、不靠胶,以榫卯斗合方式组成一体,不仅有控制木材变形、缩涨的功能,更有经久耐用之功效,使红木家具呆屹立几**。但榫卯结构需要很高的**度,并对木材烘干是否到位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榫卯的大小和家具的尺寸有严格的比例配置,一不到位,家具就容易脱架、变形。有些家具厂家为了贪图省事,内结构的榫头非常小,甚至有的直接用小木钉来固定,以防警惕的顾客用金属探测器来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