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红木行业的从业者对红木市场有个深刻的认知,如果红木产品不具备产权化、金融化和投资化,想要让市场表现蒸蒸日上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市场在一轮又一轮的循环中,只有去路却没有归路,大家习惯追高,可多高是高?没人能说得清。
真正到了高点,市场有能力重新回到起点吗?答案是当然不能,因为只能淘汰,而不能重新来过,市场是无情的。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这个行业,许多人士试图用金融化、投资化、产权化来解决这个市场的死结。也正是在这个思路下,2018年的1月18日,一条不经意的消息引起红木人的关注,即中国民生银行在北京总部与某机构举行了红木投资化、产权化、金融化的签字仪式。
忽如一夜春风来,这个消息在行业内迅速引起了些许热情,大家一致给出了极为正面的评价,尤其是一些红木家具经销商,评价*为积极,他们的理由非常简单,能刺激销量,解除消费者购买后的变现问题,同时可以盘活二手市场。
不过一部分人对这个事件持观望态度。还是在2014年,河南一家民间资本看好红木原材交易,打算投资并建成中国红木原材期货交易所,从源头上将红木原材交易与市场行为挂钩,形成自由的前端产业链。*终该投资项目曲高和寡,并没有得到红木众多企业响应。理由也很简单,红木行业大部分以生产企业构成,假若红木产业前端市场化,大量资本介入后,红木原材价格会**不下,到头来自己的生产成本会无限量上升,真正的得利者则是那些资本商人。
据了解,这次产权化、投资化、金融化的推动者背后力量为深圳一家投资公司,拿出了数亿元资金,打算撬动红木市场,从源头和终端两头下手;民生银行则作为金融机构介入,提供质押和负债消费等方面的金融产品服务。那么该如何解读这种资金、资本以及金融化布局呢?一直以来,虽然国内红木家具保值增增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却无法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即没有一个****的**机构对红木家具价值进行评估。